Nature:放療“雙刃劍”新發現:警惕!它可能在助推遠處轉移
研究發現放療誘導腫瘤分泌 AREG,通過重編程單核吞噬細胞為免疫抑制表型、上調 CD47 抑制吞噬,促進轉移。阻斷 AREG 可增強放療效果,減少轉移風險。
生物探索 - 放療,腫瘤轉移 - 2025-05-18
京劇登上Cancer Cell封面:馬駿院士團隊首創 “高效低毒”的免疫治療新方案
中山大學馬駿團隊在《Cancer Cell》發表研究,其 “去順鉑” 免疫聯合方案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提升 3 年無失敗生存率至 88.5%,降低嚴重毒性,為患者帶來新選擇。
MedSci原創 - 鼻咽癌,免疫聯合治療 - 2025-05-15
特別關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醫/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共識的質量評價
本研究采用臨床指南研究與評價系統工具第二版與國際實踐指南報告規范清單分別評價已發布的NAFLD中醫藥/中西醫結合指南/共識的方法學與報告方面的質量。
臨床肝膽病雜志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醫結合 - 2025-04-30
Nature Genetics:巨噬細胞“叛變”促癌轉移?靶向ERBB4信號或成破局利劍
《Nature Genetics》研究用單細胞多組學發現,高危神經母細胞瘤化療后,癌細胞轉換生存策略,巨噬細胞叛變促耐藥,為治療提供方向。
生物探索 - 化療耐藥,高危神經母細胞瘤 - 2025-04-19
詹啟敏院士:科技創新助力健康中國,共探醫學發展新路徑
詹啟敏院士在論壇指出我國健康事業面臨疾病負擔重、創新不足挑戰,闡述發展舉措、前沿學科,提出高質量醫學中心標準及發展路徑,強調科技與學科交叉的重要性 。
醫悅匯 - 健康事業,學科交叉 - 2025-04-03
Nature:細胞的“壓力山大”時刻:揭秘生命應對手忙腳亂的終極智慧
ISR 在細胞遇壓力時啟動,通過 eIF2α 磷酸化調控蛋白質合成。其有急性、慢性兩種模式,能依壓力性質和時長靈活調整,對理解疾病及開發療法意義重大。
生物探索 - 細胞應激,綜合應激反應 - 2025-03-31
Nature:破解免疫細胞"分裂悖論":瘋狂增殖不突變的啟示
《Nature》研究揭示 B 細胞在生發中心能動態調低每次分裂的基因突變概率,通過 “突變剎車” 技術避免因分裂過多累積有害突變,這改寫了 “體細胞超突變” 理論,為疫苗及癌癥治療等提供新思路。
生物探索 - 癌癥治療,體細胞超突變 - 2025-03-23
【衡道丨干貨】病理技術——漸進式切片技術,照亮消化道早癌診斷的生命之光
漸進式切片技術是病理學中優化組織處理的方法,分階段切片,能提升早期胃癌等微小病灶檢出率。該技術對操作要求高,可減少漏診,正在改變消化道腫瘤診療格局,是精準醫學時代醫者仁心的體現。
衡道病理 - 微小病灶,漸進式切片技術 - 2025-03-21
Nature:顛覆百年認知!肝臟"纖維化元兇"竟是代謝再生總指揮
《Nature》研究發現肝星狀細胞(HSCs)通過分泌 RSPO3 調控肝臟分區、大小和功能,顛覆傳統認知,其或成肝病治療關鍵,也面臨諸多挑戰。
生物探索 - 肝星狀細胞,RSPO3 - 2025-03-17
Nature:百年老藥阿司匹林解鎖免疫軍團封印
《Nature》研究發現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釋放的 TXA2,解除其對 T 細胞免疫的抑制,減少小鼠癌癥轉移。研究揭示相關機制,并探討了其臨床應用前景及未來研究方向。
生物探索 - 阿司匹林,TXA2 - 2025-03-07
重磅!大三甲引入AI,影像科主任:幾秒內找出肺結節,漏診率幾乎為零!醫生真要失業了?20余省百家醫院官宣接入AI,醫療大變革來了
人工智能對于診斷罕見病有重大影響
MedSci原創 - 2025-03-06
Nature Medicine:當肺癌細胞開啟"致命遷徙":研究人員解碼腦轉移的終極密碼
研究以單細胞精度揭示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機制,發現染色體不穩定、癌細胞 “變身”、腦部免疫荒漠等現象,為診斷和治療提供新方向,也面臨時空異質性等挑戰。
生物探索 - 非小細胞肺癌,單細胞測序 - 2025-03-02
核藥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核藥是現代醫學重要工具,兼具診斷與治療功能,其發展歷經早期探索、技術奠基到精準醫療時代。當前 RDC 成熱點,國際 MNC 積極布局,國內企業加速追趕,市場前景廣闊,未來需技術創新突破。
小藥說藥 - 放射性藥物,核藥 - 2025-02-28
【衡道丨病例】一例青少年小圓細胞惡性腫瘤病理診斷的歷程
本期,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王春老師將通過1例青少年小圓細胞惡性腫瘤的病理診斷歷程,為大家分享病理診斷工作中的心得體會。
衡道病理 - 免疫組化,透明細胞肉瘤 - 2025-02-25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9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