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禁用”,知名兒童止咳藥被爆有毒!一文盤點那些暗藏風險的兒童常用藥
右美沙芬因濫用從非處方藥逐步被列為管制藥品。同時介紹復方感冒藥、止咳糖漿等多種常見藥物兒童使用風險,呼吁家長重視兒童用藥安全。
MedSci原創 - 兒童用藥,右美沙芬 - 2025-04-23
Cell:血管發育的隱秘劇本:科學家如何解碼人體"生命運輸網絡"的建造密碼?
4 月 17 日《Cell》研究利用單細胞多組學技術追蹤人類血管類器官 21 天發育,解析血管發育基因調控、信號通路,實現多種器官血管模擬,用于疾病建模,為精準醫療提供新方向。
生物探索 - 單細胞多組學,血管類器官 - 2025-04-23
成纖維細胞在皮膚病中的作用
皮膚病常見,成纖維細胞對皮膚意義重大,在多種皮膚病發病機制中作用復雜。其功能涵蓋促進纖維化等 7 方面,在硬皮病等 9 種皮膚病里發揮不同影響,以其為靶點的治療是研究熱點。
海龍話皮 - 皮膚病,成纖維細胞 - 2025-04-11
Nat Commun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聶宇教授團隊發現啟動心肌細胞糖酵解和心臟再生的關鍵分子
該研究發現了啟動心肌細胞糖酵解和細胞周期的關鍵開關分子:Foxk1和Foxk2,過表達該蛋白可以有效促進成年心梗小鼠的心臟再生。
論道心血管 - 心肌梗死,心肌細胞糖酵解 - 2025-03-29
罕見病專欄|成人期確診STIM1基因突變所致Stormorken綜合征1例
該病多為兒童期起病,患者常就診于兒童神經內科,現報道1例經我中心診治成人期確診的STIM1基因突變所致Stormorken綜合征,并分析其臨床、影像、病理及基因特點。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 Stormorken綜合征,微管聚集性肌病 - 2025-03-27
IL-17與Th17細胞:從免疫衛士到疾病靶點
1989年Th1和Th2細胞二分法奠定T細胞研究基礎,2005年Th17細胞發現改寫免疫學。介紹IL-17生物學作用,其在多種自身免疫病中作用,IL-17靶向藥物開發現狀,以及未來治療方向。
小藥說藥 - IL-17,TH17細胞 - 2025-03-14
四川大學聶宇團隊《自然·通訊》:雜化脂質復合物通過自噬/RhoA 信號通路誘導細胞骨架重塑增強抗癌基因治療
聶宇 / 金蓉蓉團隊研發雜化脂質納米顆粒 RLS/HS@Au,可誘導細胞骨架重排,增強 pDNA 遞送和抗腫瘤效果,為腫瘤基因治療提供新策略。
BioMed科技 - 細胞骨架重排,雜化脂質納米顆粒 - 2025-02-02
Nature Methods:如何利用溫度精準操控細胞?細胞命運調控的新思路
這一研究不僅讓我們重新審視溫度作為生物學調控工具的潛力,也為未來的生物技術和醫學應用提供了強大的新方向。
生物探索 - 細胞調控,熱感應蛋白模塊 - 2025-01-27
面色蒼白,食欲不振,體重下降,正值壯年的他到底是為何?
59 歲李先生因面色蒼白、乏力、發熱等癥狀住院,經檢查確診為 VEXAS 綜合征。這是病死率高的進展性疾病,癥狀多樣,目前無持續有效療法,臨床遇相關癥狀患者應考慮該病并檢測 UBA1 基因。
MedSci原創 - VEXAS綜合征,Uba1 - 2025-01-24
新年巨獻:2024年度中國兒科&罕見病領域十大醫學研究出爐
“2024年度中國兒科&罕見病領域十大醫學研究”正式揭曉。回望2024,我國科學家在兒科&罕見病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為世界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MedSci原創 - 兒科,罕見病,十大醫學研究 - 2025-01-13
好文推薦 | 缺氧預處理對人臍靜脈血管內皮細胞缺氧損傷的影響
通過HPC,使缺氧VEC中VEGF、Ang-2蛋白的表達明顯上調,說明HPC可減輕HUVECs缺氧損傷,對VEC有保護作用。這為HPC成為缺血性卒中的防治措施奠定了部分理論基礎。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血管內皮細胞 - 2025-01-10
同濟大學《自然·通訊》:Janus水凝膠粘合劑,用于穿透性口皮瘺修復
該論文提出的Janus水凝膠粘合劑(JHA)通過表面酶引發聚合(SEIP)方法構建,具有不對稱功能,能夠有效橋接生物組織并實現卓越的濕粘附和無縫傷口堵塞。
BioMed科技 - Janus水凝膠粘合劑,口皮瘺 - 2025-01-03
eGastroenterology:解密腸道健康的分子機制——“未折疊蛋白反應”在腸道生理中的關鍵作用
近日,來自美國Buck老年病研究中心的Claudio Hetz教授在eGastroenterology發表綜述文章,深入剖析了UPR在腸道生理和疾病中的關鍵作用,以期為未來腸道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的視角。
eGastroenterology - 未折疊蛋白反應,腸道生理 - 2025-01-02
ADC生物偶聯技術的研究進展
這些偶聯技術使ADC具有更好的穩定性、選擇性以及體外和體內活性。這些新型偶聯技術的初步數據令人鼓舞,未來將極大地促進ADC藥物的迅猛發展。
小藥說藥 - ADC,生物偶聯技術 - 2024-12-23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39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