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 J Clin Nutr:母乳喂滿 4 個月能大幅減輕“長得快”寶寶變胖的風險
純母乳喂養>4個月可顯著降低加速生長嬰兒的超重風險,而未母乳喂養且加速生長者風險最高。
MedSci原創 - 純母乳喂養,嬰兒生長模式 - 2025-04-30
嬰幼兒營養喂養評估服務指南(試行)
為進一步加強基層嬰幼兒營養喂養評估服務,提高可及性和規范性,提升兒童營養和健康狀況,降低貧血率、生長遲緩率,減少超重肥胖的發生,制定本指南。
衛健委官網 - 營養喂養 - 2025-02-11
Nature:腸道如何在孕期完成“大變身”?解密母體適應的分子機制
Nature 報道研究揭示 RANK-RANKL 信號通路在孕期、哺乳期腸道絨毛擴展等母體適應性改造中的關鍵作用、代際影響、潛在風險,及在人類腸道的潛力,探討其用于探索腸道健康新領域的可能。
生物探索 - 腸道健康,孕期腸道適應 - 2024-12-08
Int J Clin Pediatr Dent:出生特征和喂養方式對兒童乳牙萌出的影響
乳牙萌出過程受強烈的遺傳控制,外部環境因素對這一過程也有重要影響。因此,本研究旨在確定出生特征和喂養方式對健康兒童第一顆乳牙萌出的影響。
MedSci原創 - 出生特征,兒童乳牙萌出,喂養方式 - 2024-01-04
中西醫結合防治小兒腹瀉專家共識
該共識在參照國內外中西醫相關指南及研究進展的基礎上,通過文獻調研、問卷調查及專家會議相結合的方法制定完成,為合理應用中西醫手段防治小兒腹瀉提供了重要的臨床參考。
華醫網 - 小兒腹瀉 - 2023-08-11
新冠病毒感染診療方案新增“莫諾拉韋”,基層如何合理用藥?
莫諾拉韋膠囊空腹或隨餐服用均可。成人患者的推薦劑量為0.8 g(0.2 g膠囊×4粒),每12小時口服一次。該藥須用水整粒吞服,不可打開、碾碎或者咀嚼服用。
全科學苑 - 新冠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莫諾拉韋,新冠病毒的致病因子 - 2023-01-08
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20年版),覆蓋9大癌腫、83種藥物
為進一步規范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提高腫瘤合理用藥水平,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維護腫瘤患者健康權益,2020年12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20年版)》。
網絡 - 腫瘤 - 2021-01-05
7個月大的寶寶命懸一線!膽小爸爸捐肝讓這位“鏡面”寶寶重生
“看,我們‘奧巴馬’寶寶是不是變‘白雪公主了’?”36歲的楊麗(化名)一把抱起正在病床上鬧覺的女兒,這位帶著女兒來復查的母親此刻
浙大一院 - 命懸一線,“鏡面”寶寶,膽小爸爸 - 2020-12-07
“袋鼠式護理”給早產寶寶最自然的愛
讓‘小8’媽媽送母乳時,她很苦惱,一點也擠不出來。做‘袋鼠’后,她的奶明
廣東省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 新生兒,護理,袋鼠 - 2020-08-02
Nat Metab: 幼年期卡路里攝入過量會提高成年期結腸炎患病風險
肥胖,尤其是兒童肥胖,是代謝性疾病及相關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2型糖尿病和脂肪肝發病的危險因素。肥胖也與炎癥性腸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有關,動物模型顯示,母親喂養高脂飲食 (high-fat diet, HFD) 和肥胖增加了子代對IBD的易感性。隨著世界范圍內肥胖人群的增加,確定母親或兒童肥胖所導致的炎癥病理發展的機制可能為預防IBD提供新
BioArt - 幼年期,卡路里,攝入過量,成年期,結腸炎,患病風險 - 2019-11-09
我國首部母乳喂養促進條例有望落地廣州,母乳庫規定成亮點
我國首部針對母乳喂養的法規條例有望今年內落地廣州,將為女性哺乳權提供法律保障。8月1日,記者從2019促進母乳喂養國際高峰論壇上獲得上述消息。作為這部條例的主要推動者,同時也是廣州市人大代表、律師的雷建威接受澎湃新聞采訪,詳細介紹了《廣州市母乳喂養促進條例(草案)》中的亮點以及部分條款被刪減的遺憾。7月30日,廣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已對《廣州市母乳喂養促進條例(草案)》及《廣州
澎湃新聞 - 母乳喂養,國家,廣州 - 2019-08-03
北京和睦家醫院:2歲前寶寶應重點關注科學喂養
孩子有沒有達到生長潛能,除了遺傳因素外,還與營養、運動及睡眠睡眠質量等后天因素相關。而從媽媽懷孕到寶寶出生之后兩歲的“生命早期1000天”,是孩子生長發育打基礎的關鍵階段,獲取正確喂養指導尤其關鍵。近日,關注兒童早期綜合生長發育健康論壇 -- 北京和睦家醫院“六一兒童節”家庭成長嘉年華活動舉行并進行直播,向家長們介紹了寶寶科學喂養相關知識。2歲前科學喂養 與成年后健康密切相關近日,關注兒童早期
美通社 - 科學喂養,北京和睦家醫院 - 2019-05-29
霧化用藥又有新要求?最新專家共識告訴你!
霧化吸入療法是呼吸系統相關疾病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相較于口服、靜注等給藥方式,它具有多種獨特優勢,因而在國內外均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但關于霧化的合理用藥一直爭議不斷……為了規范我國霧化吸入治療用藥的亂象,強化霧化吸入藥物的規范管理與合理使用,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于2019年2月份正式發布了呼吸領域首個完全由國家級臨床藥師委員會制定的合理用藥專家共識——《霧化吸入療法合理用藥專家共識(201
醫學界呼吸頻道 - 霧化用藥 - 2019-03-12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6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