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 Microbes:質子泵抑制劑提升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風險,歸因于pH變化而非腸道菌群直接影響
基于多生物反應器模型證實,質子泵抑制劑(PPI)如奧美拉唑并不直接抑制腸道關鍵菌群生長,但通過改變胃腸道pH,顯著影響微生態平衡。pH變化導致腸道菌群總生物量下降,菌群組成發生明顯重塑。
MedSci原創 - 質子泵抑制劑,艱難梭狀芽胞桿菌 - 2025-07-01
Cell子刊:中山大學蘭平等發現空腸彎曲桿菌衍生的細胞致死膨脹毒素促進結直腸癌轉移!
該研究發現空腸彎曲桿菌衍生的細胞致死膨脹毒素促進結直腸癌轉移。
iNature - 結直腸癌,空腸彎曲桿菌 - 2024-12-04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腸道微生物群與常見血液惡性腫瘤之間的關系——雙向孟德爾隨機化研究
腸道微生物群與惡性血液病之間的關系已引起廣泛關注。隨著研究的進展,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可能影響惡性血液病的發生和發展,這一點越來越清楚。然而,我們對這種聯系的了解仍然有限。
MedSci原創 - 腸道微生物群,血液惡性腫瘤,孟德爾隨機化 - 2024-11-13
特別關注|膽道微生物群在常見膽道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
本文將對近年來關于膽道微生物群與膽道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以期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參考。
臨床肝膽病雜志 - 膽道疾病,膽道微生物群 - 2024-11-09
Front Microbiol: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揭示基因研究表明皮膚微生物群在皮膚癌中的因果作用
觀察性研究表明,皮膚微生物群與皮膚癌有關。然而,皮膚微生物群與皮膚癌之間的因果關系尚不完全清楚。
MedSci原創 - 皮膚癌,皮膚微生物群 - 2024-09-29
Cell子刊:上海交通大學房靜遠/陳豪燕/陳縈晅合作研究發現共生梭菌是結直腸腫瘤發生的細菌驅動因素!
該研究發現,共生梭菌在結直腸癌(CRC)患者的腫瘤組織中選擇性富集,并與內鏡下息肉切除術后較高的結直腸腺瘤復發率相關。
iNature - 結直腸腫瘤,共生梭菌 - 2024-08-07
在救助一只流浪貓后,不僅腸道嚴重病變,還差點誘發癌癥…
艱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即難辨梭狀艱難梭菌,是一種革蘭陽性、產毒素的專性厭氧芽孢桿菌,有鞭毛,卵圓形芽胞位于次極端。
MedSci原創 - 艱難梭菌,艱難梭菌感染,細胞毒性試驗 - 2024-06-29
竟是腸道菌群惹的禍!學會這一研究思路,離高分文章更進一步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炎癥性抑郁癥患者糞便中的腸道微生物群組成、血漿和腸粘膜中的炎癥因子、短鏈脂肪酸、腸道通透性標志物水平等。
MedSci原創 - 腸道菌群,炎癥抑郁癥 - 2024-05-25
Cell Metabolism:全球近2億人在使用的他汀類藥物,竟會影響腸道菌群,誘導高血糖的發生
研究揭示了他汀通過腸道菌群-膽汁酸穩態導致糖穩態失調的新機制,并通過臨床試驗證實了他汀聯合熊去氧膽酸的潛在臨床應用價值,為降脂治療提供了新策略。
MedSci原創 - 降脂,腸道菌群,高血糖,他汀類藥物 - 2024-05-18
Pharm Biol:中醫藥通過靶向腸道菌群改善糖尿病腎病
綜述了糖尿病腎病(DKD)患者腸道菌群的變化,并探討了中醫干預對糾正微生物失調的影響。
MedSci原創 - 糖尿病腎病,中醫藥,腸道菌群,腸上皮細胞屏障 - 2024-05-18
關于ICU用水的五個可持續性觀點:減少用水和減少廢水中抗生素含量
作為ICU治療重要的一部分,從無菌輸液袋中輸入的水是靜脈輸液【包括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液】中的最重要物質。
重癥醫學 - ICU,抗生素,用水 - 2024-05-06
匯總 | 超詳細兒童益生菌使用攻略!
我國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批準應用于人體的益生菌菌屬有乳酸桿菌屬、雙歧桿菌屬、腸球菌屬、鏈球菌屬等。對于種類繁多的益生菌,臨床兒科醫生在面對不同疾病應該如何選擇?
MedSci原創 - 益生菌 - 2024-04-01
Psychiat Clin Neuros:微生物群相關的結構性腦生物標志物與行為和心理健康的關聯
該研究結果為識別受腸道微生物群影響的潛在大腦生物標志物提供了一種很有前途的方法。
MedSci原創 - 微生物,腦腸軸,心理健康 - 2024-03-06
Cell Metab:吳岳/袁祖貽/于君合作揭示他汀類藥物引起高血糖的潛在機制
該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通過以微生物群依賴性方式降低血胰高血糖素樣肽-1水平來加重胰島素抵抗。
iNature - 高血糖,他汀類藥物 - 2024-02-09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10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