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Heart Journal:不同國家/地區長QT綜合征患者管理存在顯著差異
本研究充分揭示了在遺傳性心律失常管理領域,即使疾病定義、診斷及治療原則大致統一,實際臨床應用中仍存在明顯的地區、文化及醫療系統差異。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 BAP1 基因突變與惡性間皮瘤:家族性病例的臨床特征與新認知
研究重點解決了BAP1+/-誘發的間皮瘤與散發性間皮瘤的區別、生物學行為、診斷特點及患者預后,試圖為相關患者提供精準診療路徑。
Lancet Respir Med:杜普利單抗如何調控 Ⅱ 型炎癥生物標志物及降低急性加重風險?
本研究系統揭示了杜普利單抗針對COPD患者中多種Ⅱ型炎癥生物標志物的聯合調控效應,從多個維度證明IL-4/IL-13信號通路在COPDⅡ型炎癥亞型中的關鍵作用。
靶向多瘤種!EVM14臨床試驗申請獲國家藥監局受理,國產mRNA腫瘤疫苗實現“中美雙報”
EVM14在臨床前研究中展現出巨大治療潛力。研究數據顯示,EVM14在小鼠中誘導劑量依賴性的抗原特異性免疫應答,并在多個小鼠同源腫瘤模型中顯著抑制腫瘤生長。
里程碑!FDA 批準非奈利酮,為左心室射血分數≥40%的心力衰竭患者帶來全新治療選擇
非奈利酮(10mg,20mg和40mg)現在可以處方用于LVEF≥40%的成年心力衰竭患者,以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衰住院和心衰緊急就診風險。
劉啟發/項鵬教授等開展3期研究證實接受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類固醇耐藥性aGVHD的患者中cGVHD發病率和死亡率降低
該研究旨在探討長期生存結局及其潛在機制,通訊作者為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劉啟發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王昱教授和中山大學干細胞與組織工程研究中心項鵬教授。
PBC診療,是坦途還是迷局?如何打破療效天花板?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賈繼東教授作“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的診斷與治療——有時容易,有時難”學術分享,肝膽相照平臺特將精華內容整理成文,供臨床醫生參考。
甲流高燒只是開始?6歲女孩突發意識不清、抽搐十余次,幕后真兇指向…...
本例患兒在早期診斷后即進行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抗病毒治療,在明確急性壞死性腦病診斷后積極轉入ICU給予呼吸支持,序貫抗病毒、抗感染、甲潑尼龍抗炎、丙種球蛋白免疫支持治療,預后較好。
Nat Commun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路教授團隊揭示circATXN1在缺血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circATXN1在缺血性疾病中調控部分內皮-間充質轉化(partial EndMT)的關鍵作用,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