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tomedicine:枸杞納米囊泡促進MC3T3-E1細胞增殖和骨折愈合
本研究探討枸杞衍生納米囊泡(GqDNVs)對骨折愈合的作用、調節作用及其機制。
MedSci原創 - 骨折愈合,枸杞多糖,成骨作用,枸杞納米囊泡,植物外泌體樣納米囊泡 - 2025-05-01
一文解鎖GLP-1藥物治療的全景藍圖
GLP-1是腸道L細胞釋放的激素,基于GLP-1的藥物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和肥胖。本文介紹已批準的GLP-1療法、新型小分子激動劑、多重激動劑,以及新適應癥,展望其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前景。
小藥說藥 - GLP-1,2型糖尿病 - 2025-04-30
Circulation 天津醫科大學艾玎/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程濤、程輝團隊揭示脾臟髓外造血調控心肌梗死后心臟修復的作用機制
研究揭示了PGI2-IFN軸通過影響脾臟髓外造血調控心肌梗死后心臟修復的具體作用和分子機制,為臨床治療缺血性心臟損傷提供新的思路和靶點。?
論道心血管 - 心肌梗死,脾臟髓外造血 - 2025-04-30
J Inflamm Res:大承氣湯通過HMGB1-TLR4信號通路抑制炎癥反應改善膿毒癥相關腸道損傷
本研究通過動物實驗觀察大承氣湯(LCD)是否能減輕膿毒癥相關腸損傷的炎癥反應及其對HMGB1/TLR4信號通路的影響。
MedSci原創 - 中醫藥,HMGB1-TLR4信號通路,大承氣湯;膿毒癥相關腸損傷 - 2025-04-30
體檢查出“小腸息肉”,切開一看醫生倒吸一口涼氣:竟是癌中“變臉王”!
35 歲小林普通腸鏡查出小腸神經內分泌腫瘤 G2 級。介紹該腫瘤發病率上升、遍布全身、臨床表現多樣,診斷依多方面,治療方式多樣,多學科整合可個體化治療。
MedSci原創 - 神經內分泌腫瘤 - 2025-04-30
Nat Aging:大規模蛋白質組學分析揭示帕金森病的新病理機制和潛在生物標志物
這項研究通過大規模蛋白質組學分析,揭示了帕金森病的新病理機制,并發現了多個潛在的生物標志物。
MedSci原創 - 帕金森病,蛋白質組學,生物標志物 - 2025-04-30
2025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治療、管理及預防全球策略更新要點解讀
本文介紹GOLD 2025的關鍵點及更新要點。
中國全科醫學雜志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策略 - 2025-04-30
【CTM】瑞金醫院研究證實澤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單抗增強CAR-T治療LBCL的療效
該研究是評價無化療方案澤布替尼+替雷利珠單抗用于CAR-T 細胞治療 R/R LBCL 的最大隊列。
聊聊血液 - 澤布替尼,LBCL - 2025-04-30
Small:暨南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涂盈鋒/劉坤研究發現鎂微電機的協同氫化療調節腫瘤微環境抑制膠質母細胞瘤復發
該研究制備了一種基于鎂微電機(Mg-Motor-DOX)的多功能系統,原位產生氫氣并主動遞送化療藥物阿霉素(DOX)。
iNature - 膠質母細胞瘤,鎂微電機 - 2025-04-30
靶向缺氧誘導因子治療的機遇和挑戰
本文介紹其分子結構、功能、缺氧調節機制,以及激動劑和抑制劑在多種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及挑戰,指出未來需探索更優用藥策略。
小藥說藥 - 缺氧誘導因子,疾病治療 - 2025-04-29
抗生素治療無效!50倍飆升的炎癥指標暗藏什么危機?
24 歲男性,有冰毒吸食和慢性乙肝病史,因反復發熱伴乏力入院。診斷為感染性心內膜炎等多種疾病,經多種治療后癥狀好轉出院。強調對不明原因發熱、貧血等患者應警惕該病,早期使用抗生素可降低腦梗死風險。
感染前沿 - 腦出血,感染性心內膜炎 - 2025-04-29
專家論壇|張太平:胰腺癌臨床前腫瘤模型的建立與應用進展
本文闡述了用于胰腺癌臨床前腫瘤研究的各類模型的特點及應用進展,分析并探討了人源性組織異種移植、條件重編程、患者來源的類器官等模型的歷史發展、研究現狀和優缺點。
臨床肝膽病雜志 - 胰腺癌,腫瘤模型 - 2025-04-29
23歲小伙牙掉一半、走路生疼!一家人以為缺鈣,醫生一查:竟是基因惹的禍!
23 歲小杜因掌跖皮膚角化、牙齒嚴重破壞就醫,確診掌跖角化 - 牙周破壞綜合征。該病為罕見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與 CTSC 基因突變有關,主要癥狀為皮膚角化、牙周破壞,目前以對癥治療為主。
MedSci原創 -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掌跖角化-牙周破壞綜合征 - 2025-04-29
Clin Rheumatol:特定飲食幫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患兒控病,近四成兒童免于加重用藥
SCD作為JIA輔助治療可短期改善疾病活動度,且部分患兒(37.5%)能長期避免藥物升級,提示個體化獲益潛力。
MedSci原創 - 幼年特發性關節炎,藥物需求 - 2025-04-29
Clin Rheumatol:警惕隱匿腸炎!——兒童風濕病中炎癥性腸病可達 7.5%,20% 僅表現為生長遲緩或肛周病變
兒童RD患者中IBD共存率為1.2%-7.5%,FMF及CNO患者風險較高。
MedSci原創 - 炎癥性腸病,兒童風濕性疾病 - 2025-04-29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