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al Psychiatry:血清素分泌性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的認知與精神功能研究
11%的血清素分泌性NET患者存在認知障礙,主要表現為信息處理速度下降和詞匯流暢性受損,20%的患者存在精神障礙,但重度抑郁癥患病率較低(3.8%)。
MedSci原創 - 神經內分泌腫瘤,抑郁,認知功能 - 2025-05-25
詳解ADC:從payload、linker到抗體偶聯技術
抗體偶聯藥物(ADC)由三部分構成,本文介紹其有效載荷(如微管破壞藥、DNA 損傷藥)、連接子類型及生物偶聯技術的研究進展,展現該領域突破與發展前景。
小藥說藥 - 抗體偶聯藥物,有效載荷 - 2025-05-16
廈門大學劉剛/楚成超團隊《AFM》:X 射線觸發相移納米增敏新策略,開啟肝癌協同治療精準化新時代
肝癌治療面臨確診晚、傳統方案協同效率低等問題。廈大團隊研發新型納米放射增敏劑 - 碘油制劑,提出 “X-tag” 策略,實現栓塞與精準增敏放療時空協同,突破三大瓶頸,具臨床價值。
BioMed科技 - 肝癌,放射增敏劑 - 2025-05-15
南京大學劉穎教授團隊AHM:利用吲哚菁綠(ICG)J-聚集和解聚集實現腫瘤成像治療以及療效監測
腫瘤治療需兼顧動態進化與個體異質性。南京大學劉穎團隊開發J-ICG-Micelle膠束,可光聲成像引導光熱治療,經caspase-3切割后恢復近紅外熒光,實現“診-療-監”一體,具精準治療潛力。
BioMed科技 - 光聲成像,腫瘤精準治療 - 2025-05-15
European Radiology:使用釓塞酸二鈉增強磁共振成像(EOB-MRI)定量評價肝功能的一致性
鑒于肝細胞對釓塞酸二鈉的特異性攝取反映了肝細胞的功能,釓塞酸二鈉增強磁共振(MR)成像(EOB-MRI)已被提出作為評估肝臟功能儲備的一種手段。
MedSci原創 - 肝功能,釓塞酸二鈉增強MRI - 2025-05-08
上海交大袁苗苗、徐書祥/浙大章榮俊《ACS Nano》:重磅突破!自組裝納米藥物實現放療三重增敏,開啟癌癥治療新篇章!
放療面臨副作用大及抵抗等瓶頸,上海交大等團隊利用自組裝納米藥物優勢提出 AID 納米藥物,通過三重增敏機制增強放療效果,具臨床轉化潛力。
BioMed科技 - 放療,自組裝納米藥物 - 2025-04-27
特別關注|腸道菌群與乙型肝炎肝硬化
本文旨在總結目前關于腸道菌群與乙型肝炎肝硬化之間的關系,并分析腸道菌群對其進展及防治方面的研究現狀。
臨床肝膽病雜志 - 腸道菌群,乙型肝炎肝硬化 - 2025-04-24
打破百年偏見:從毒物受體到免疫治療新星——認識芳香烴受體(AHR)
芳香烴受體(AHR)從 “危險分子” 逆襲為 “免疫治療新星”。文章介紹其結構、配體與信號通路、免疫調控作用,以及在自身免疫疾病和癌癥等領域的藥物開發。
小藥說藥 - 芳香烴受體,免疫調控 - 2025-04-22
骨科 NSAIDs 藥物合理應用解析
在骨科臨床,NSAIDs 是重要的疼痛管理藥物,但其使用需謹慎。文章闡述其作用機制、臨床應用、對骨骼影響及使用注意事項,以助合理用藥。
骨秘籍 - 非甾體抗炎藥,疼痛管理 - 2025-04-22
耳朵大不一定是福氣!29歲的她耳朵越來越大,以為是要發財,沒想到竟差點丟了命
通過 29 歲小林患病案例引出復發性多軟骨炎(RP),介紹其為免疫介導炎癥病,累及多組織,闡述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及預后,強調多學科協作治療。
MedSci原創 - 臨床表現,復發性多軟骨炎 - 2025-04-19
《胰腺腫瘤的熒光手術導航:國際專家共識》解讀與思考
本文圍繞共識中關于ICG的使用、術中熒光成像技術以及胰腺腫瘤的熒光異質性等關鍵內容,結合筆者臨床經驗加以解讀與思考,以期為胰腺腫瘤熒光手術導航的臨床實踐提供借鑒與啟示。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 吲哚菁綠 - 2025-04-18
European Radiology:超分辨率超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結轉移預測中的應用
利用超分辨率超聲對淋巴竇進行成像,在預測乳腺癌患者的轉移性前哨淋巴結方面具有潛力。
MedSci原創 - 乳腺癌 - 2025-04-16
個性化新抗原腫瘤疫苗面臨的挑戰
新抗原疫苗有諸多優勢,雖多項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但仍面臨免疫原性低、新抗原選擇困難、疫苗設計待優化、佐劑選擇受限、接種后存在免疫系統及腫瘤可及性等挑戰,需創新解決。
小藥說藥 - 免疫原性,新抗原疫苗 - 2025-04-12
成纖維細胞在皮膚病中的作用
皮膚病常見,成纖維細胞對皮膚意義重大,在多種皮膚病發病機制中作用復雜。其功能涵蓋促進纖維化等 7 方面,在硬皮病等 9 種皮膚病里發揮不同影響,以其為靶點的治療是研究熱點。
海龍話皮 - 皮膚病,成纖維細胞 - 2025-04-11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