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ESSKA/AOSSM/AASPT 共識第一部分:半月板手術后的康復管理(半月板切除術、修復術和重建術)
本歐美共識第一部分旨在結合文獻研究與專家經驗,為退行性半月板病變或急性半月板撕裂(包括半月板切除術、修復術或重建術)患者的術后康復(含物理治療)提供推薦意見。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 半月板手術 - 2025-05-20
靶向先天免疫的疾病治療
過去 50 年先天免疫研究從邊緣走向核心,其關鍵組件如 TLRs、炎性小體、核酸傳感器、ILCs 等調控機制被逐步揭示,在疫苗佐劑、抗炎、癌癥及抗病毒治療中展現應用潛力,未來前景廣闊。
小藥說藥 - 先天免疫,TLRs - 2025-05-19
《Neurological Sciences》:阿利莫氯莫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雖然阿利莫氯莫在ALS治療中顯示出一定的潛力,但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其具有顯著療效。
MedSci原創 - 肌萎縮側索硬化癥,阿利莫氯莫 - 2025-05-19
AM:中國科學院王強斌等團隊研究實現高達64.26%的基因轉染效率以用于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眼部遞送
該研究報道了一種高度生物相容性的納米平臺——PBAE-PLGA-Oligomycin-pBDNF納米顆粒(PPOBNPs),將寡霉素(一種ATP抑制劑)和BDNF質粒共同遞送至Müller細胞。
iNature - 青光眼,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 - 2025-05-19
J Cosmet Dermatol:硫唑嘌呤長期治療重度斑禿的療效與安全性,一項為期10年的隊列研究
硫唑嘌呤是治療頑固性重度斑禿安全有效的全身療法。
MedSci原創 - 斑禿,硫唑嘌呤 - 2025-05-18
家長別忽視!孩子腿彎、喊腿疼,竟是低磷性佝僂病在作怪
8 歲女孩因腿痛、骨骼畸形等確診低磷性佝僂病,該病由腎磷重吸收障礙引起,分多種類型,以低血磷、骨骼畸形為特征,治療包括補磷、活性維生素 D 及靶向藥物布羅索尤單抗,需多學科協作。
MedSci原創 - 低磷性佝僂病,骨骼畸形 - 2025-05-18
Int J Mol Sci:銀屑病患者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和全身免疫炎癥指標與生物治療反應的關系
源自全血細胞計數的生物標志物或可成為監測接受生物藥物治療的銀屑病患者炎癥消退情況的有效工具。
MedSci原創 - 生物治療,銀屑病,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全身免疫炎癥指標 - 2025-05-17
一運動就氣喘不已,誤以為是體弱,醫生卻告訴他患上了心血管系統的癌癥,誤診率高達90%
21 歲男性因活動耐力差確診特發性肺動脈高壓(IPAH),該病好發于中青年女性,癥狀缺乏特異性,確診常延遲。治療包括一般管理、藥物及手術,肺移植為唯一根治手段,需早期識別與干預。
MedSci原創 - 診斷延遲,特發性肺動脈高壓 - 2025-05-17
【協和醫學雜志】床旁高滲鹽水造影肺灌注電阻抗斷層成像技術在肺動脈內膜剝脫術后應用2例并文獻復習
2 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患者行 PEA 術后,采用床旁高滲鹽水造影肺灌注 EIT 技術評估,顯示肺灌注恢復良好,該技術有助于早期評估術后療效及指導預后。
協和醫學雜志 - 肺動脈內膜剝脫術,肺灌注評估 - 2025-05-17
最新Nature,重磅發現:長壽因子牛磺酸促進白血病進展
研究通過單細胞測序發現,骨髓微環境中骨系細胞合成的牛磺酸經 TAUT 轉運至白血病干細胞,激活 mTOR 通路驅動糖酵解,促進白血病進展,靶向 TAUT 或成治療新方向。
BioMed科技 - 白血病,牛磺酸 - 2025-05-17
【論著】|SEC14L1P1對口腔鱗狀細胞癌細胞增殖和遷移的影響
本研究探究SEC14L1P1在OSCC細胞系中的表達特征、定位情況,以及其表達水平的變化對OSCC細胞增殖、遷移和EMT的影響,從而為尋找OSCC的有效治療靶標提供新的理論基礎和研究方向。
中國癌癥雜志 - 口腔鱗狀細胞癌,SEC14L1P1 - 2025-05-17
Adv Sci:徐州醫科大學裴冬生研究發現HIC1通過促進GSDMD誘導的胃癌細胞焦亡來抑制腫瘤進展并增強CD8+T細胞浸潤
該研究揭示了胃癌中 HIC1 的顯著下調,與預后不佳相關。HIC1 的過表達促進了細胞焦亡的發生。
iNature - 胃癌,細胞焦亡 - 2025-05-17
常見抗精神病藥引起體重增加的風險及治療對策
中國超 640 萬精神分裂癥患者,常用抗精分藥易致體重增加,增加代謝疾病風險且影響治療依從性。其機制與神經遞質受體作用相關,治療策略包括換藥、聯用二甲雙胍或 GLP-1 激動劑等。
精神醫學新觀點 - 精神分裂癥,抗精神病藥物 - 2025-05-17
Biomaterials:湖南大學王青研究發現膜雜交工程化外泌體增強血腦屏障穿透并多途徑改善阿爾茨海默癥
基于膜雜交的工程化外泌體克服了傳統藥物載體對中樞神經系統滲透性差、靶向性不足的缺點,為AD的多通路干預提供了潛在平臺。
iNature - 阿爾茨海默癥,血腦屏障 - 2025-05-17
詳解ADC:從payload、linker到抗體偶聯技術
抗體偶聯藥物(ADC)由三部分構成,本文介紹其有效載荷(如微管破壞藥、DNA 損傷藥)、連接子類型及生物偶聯技術的研究進展,展現該領域突破與發展前景。
小藥說藥 - 抗體偶聯藥物,有效載荷 - 2025-05-16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