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粒體在皮膚科相關疾病中的研究進展
線粒體參與皮膚多種生理,功能障礙可引發皮膚疾病。其在皮膚衰老、傷口愈合、腫瘤等疾病中作用關鍵,靶向線粒體治療在皮膚病領域研究取得進展,但仍有諸多問題待探索。
海龍話皮 - 線粒體,皮膚疾病 - 2025-05-08
J Ethnopharmacol:鄧氏清脈湯減輕PM2.5誘導的肺損傷的機制——網絡藥理學、代謝組學和分子靶點驗證
本文揭示鄧氏清脈湯(DSQMT)減輕PM2.5誘導的肺損傷的作用機制,重點是確定其活性成分及其分子靶點,通過整合網絡藥理學、代謝組學和實驗驗證,全面了解DSQMT的作用機制。
MedSci原創 - PM2.5,中醫藥,綜合分析;代謝組學;NR8383細胞;網絡藥理學 - 2025-05-05
J Ethnopharmacol:參附注射液通過JAK2/STAT3途徑誘導鐵死亡改善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
本研究探討參附注射液(SF)治療肝缺血再灌注損傷(HIRI)的藥理作用及機制。
MedSci原創 - 鐵死亡,肝缺血再灌注損傷;JAK2/STAT3通路;網絡藥理學;參附注射液 - 2025-05-05
J Ethnopharmacol:隱丹參酮通過PI3K/AKT/Nrf2和SLC7A11/GPX4信號通路調節鐵死亡減輕腦缺血再灌注損傷
本研究探討隱丹參酮對大鼠大腦中動脈閉塞/再灌注(MCAO/R)模型的作用機制,并進一步探討炎癥與氧化應激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CT抗鐵死亡作用的機制。
MedSci原創 - 鐵死亡,隱丹參酮,炎癥反應;缺血再灌注損傷;PI3K/AKT/Nrf2和SLC7A11/GPX4信號通路 - 2025-04-29
【協和醫學雜志】線粒體自噬與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相關性研究進展
本文回顧近年來線粒體自噬與VCI病理特征的關系研究,分析其在VCI中的調控機制,探討以線粒體自噬為靶點的潛在治療策略。
協和醫學雜志 - 血管性認知障礙,線粒體自噬 - 2025-04-26
【協和醫學雜志】LCN2在神經系統疾病中作用機制研究進展
本文總結LCN2在上述神經系統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機制,以期為展開相關疾病的病因學研究提供線索,并為遴選治療靶點提供借鑒。1
協和醫學雜志 - LCN2,脂質運載蛋白2 - 2025-04-25
Small:同濟大學張鵬/楊洋等研究發現通過GSH響應性聚多巴胺基雜交納米??烧T導腫瘤鐵死亡并放大銅死亡
該研究報道了一種腫瘤部位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4)雙重耗竭策略,通過GSH響應性聚多巴胺基雜交納米粒(CACuPDA)誘導腫瘤鐵死亡并放大銅死亡。
iNature - 鐵死亡,免疫檢查點阻斷 - 2025-04-24
Cell:血管發育的隱秘劇本:科學家如何解碼人體"生命運輸網絡"的建造密碼?
4 月 17 日《Cell》研究利用單細胞多組學技術追蹤人類血管類器官 21 天發育,解析血管發育基因調控、信號通路,實現多種器官血管模擬,用于疾病建模,為精準醫療提供新方向。
生物探索 - 單細胞多組學,血管類器官 - 2025-04-23
ACS Nano:吉林大學張皓/張松靈/萬蘭蘭研究發現全面剝奪葡萄糖可誘發腫瘤細胞二硫死亡和鐵死亡
該研究通過抑制上游葡萄糖攝取和促進下游葡萄糖消耗的系統性葡萄糖剝奪同步誘導二硫死亡和鐵死亡。
iNature - 鐵死亡,二硫死亡 - 2025-04-18
《AFM》:用于骨質疏松骨缺損修復的負載天然化合物絲石竹皂苷元-活化AMPKα亞基-調控成骨破骨耦聯的新型可注射生物水凝膠
骨質疏松癥致骨愈合難,團隊研發含絲石竹皂苷元的復合水凝膠。它能調節細胞分化、改善線粒體功能,體內實驗表明可修復骨缺損,是治療該病的潛在材料。
BioMed科技 - 骨質疏松,水凝膠 - 2025-04-15
Autophagy:湖南大學王立明等團隊合作研究發現抑制PINK1感知ROS信號促進神經母細胞瘤細胞焦亡
該研究表明,在神經母細胞瘤細胞中,抑制或缺失PINK1可敏化ROS信號,并通過BAX-caspase-GSDME信號通路促進焦亡。
iNature - 神經母細胞瘤,PINK1 - 2025-04-11
【專家述評】|中國乳腺癌重要基礎轉化研究——進展與展望
本綜述將系統性梳理和分析中國近5年在基礎轉化研究領域取得的主要成果,以期為乳腺癌的精準治療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和嶄新的研究視角。
中國癌癥雜志 - 乳腺癌,基礎轉化研究 - 2025-04-10
Front Aging Neurosci:針刺對睡眠剝奪所致認知障礙動物模型的影響:臨床前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
通過薈萃分析嚴格評估針灸在臨床前睡眠剝奪(Sleep deprivation,SD)模型中的療效,闡明其分子機制,為未來的臨床試驗奠定基礎。
MedSci原創 - 針灸;動物模型;認知障礙;薈萃分析;睡眠剝奪 - 2025-04-06
尋常痤瘡再認識:從發病機制到治療策略
尋常痤瘡是毛囊皮脂腺單位慢性炎癥性疾病,發病機制復雜。本文從激素調控、微生物、干細胞分化及重度痤瘡發病等角度介紹其發病機制新理念,為防治提供新思路。
海龍話皮 - 尋常痤瘡 - 2025-04-04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