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癡呆患者跌倒風險及預測模型研究進展
研究表明老年期癡呆患者有更高的跌倒風險,可能與患者視空間受損、執行功能障礙、運動障礙、較差的營養狀態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有關,跌倒直接影響患者預后、增加社會醫療負擔,亟須重視。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 癡呆,認知障礙 - 2025-07-29
帕金森病凍結步態:代償優化策略康復方案
帕金森病步態障礙致殘性高,藥物及神經調控效果有限。多模態代償策略(感覺增強、認知動作調整等)通過重塑神經通路改善癥狀,個性化適配是關鍵。
神經科學論壇 - 帕金森病,步態障礙 - 2025-07-23
寫字“歪歪扭扭”,醫生竟說我生病了......
16 歲小辰患書寫痙攣,表現為寫字時手部痙攣,經肉毒素注射等治療緩解。該病為任務特異性肌張力障礙,可通過綜合手段改善。
MedSci原創 - 肌張力障礙,書寫痙攣 - 2025-07-22
慢性意識障礙(pDoC)命名與分類更新 | 指南導讀
慢性意識障礙(pDoC)指腦損傷后意識喪失超 28 天,分植物狀態 / 無反應覺醒綜合征、最小意識狀態等,需多模態評估,治療以綜合干預為主,涉及倫理與多學科協作。
神經科學論壇 - 慢性意識障礙,pDoC - 2025-07-14
Nature Neuroscience:大腦神經網絡剛性如何塑造自閉癥行為,新技術或帶來治療曙光
本研究創新采用實時腦狀態監控結合TMS的BDNS技術,針對特定腦狀態(吸引子態)精準施刺激,以探究調控神經剛性對自閉癥各維行為改變的因果效應及其潛在腦網絡機制。
MedSci原創 - 自閉癥,大腦神經網絡剛性 - 2025-06-19
Schizophrenia:神經調控技術改善精神分裂癥社會認知功能
rTMS和ECT可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情緒識別與心理理論能力,而tES效果有限。高頻rTMS靶向左側DLPFC的療效顯著,聯合家庭干預效果更優;ECT對厭惡表情識別有特異性提升。
MedSci原創 - 精神分裂癥,經顱磁刺激,電休克療法,社會認知,經顱電刺激 - 2025-06-17
王共強:帕金森病凍結步態干預方法知多少?
帕金森病凍結步態是致殘性步態障礙,隨病程進展發生率增加,其發生與多因素相關,評估需區分病因,治療包括藥物、神經調控、物理治療及代償策略。
神經科學論壇 - 帕金森病,凍結步態 - 2025-06-13
J Neuroeng Rehabil:非侵入性腦刺激可安全有效提升腦癱兒童運動功能,干預后步速、步長及粗大運動能力持續改善
NIBS(尤其是tDCS)可安全有效改善腦癱兒童運動功能,步速、步長及粗大運動能力在干預后1個月內持續提升,但對靜態平衡的療效尚未明確。
MedSci原創 - 腦癱,非侵入性腦刺激 - 2025-05-25
認知功能障礙疾病非藥物干預中國專家共識(2025版)
旨在為各級醫療及管理機構對認知功能障礙非藥物治療的認知和重視程度,為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提供更多元、有效的治療手段以及規范化的管理。
康復學報 - 認知功能障礙 - 2025-05-09
【協和醫學雜志】重復經顱磁刺激急性和維持性治療在抑郁障礙中的應用進展
本文旨在回顧rTMS急性和維持性治療在MDD中的最新應用研究進展,探討rTMS的抗抑郁作用及未來應用潛力。
協和醫學雜志 - 重復經顱磁刺激,抑郁障礙 - 2025-04-25
Neuron:陜西中醫藥大學羅層等揭示了慢性疼痛過程中傷害性感覺-運動相互作用的細胞和回路基礎
該研究發現,損傷/炎癥通過初級體感皮層(S1)和M1之間的興奮-抑制失衡導致M1Glu錐體神經元活性降低。
iNature - 慢性疼痛,M1Glu - 2025-04-18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突破性發現,iTBS通過調節GABA水平改善抑郁癥癥狀
主動iTBS治療后,dACC中GABA水平的降低與抑郁癥狀改善顯著相關,且伏隔核基線GABA受體可用性較低的患者癥狀改善更明顯。谷氨酸水平和GABA受體可用性在治療后未發生顯著變化。
MedSci原創 - 抑郁癥,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間歇性θ波刺激 - 2025-04-12
圍觀:非侵入性神經調控技術治療慢性疼痛,從癥狀改善到神經重塑!
慢性神經病理性疼痛由神經可塑性改變致興奮抑制失衡引起,傳統治療有局限。非侵入性神經調控前沿研究聚焦其與神經可塑性關系,介紹了多種技術機制、臨床證據、適應證及未來方向。
疼痛之聲 - 神經可塑性,慢性神經病理性疼痛 - 2025-03-31
關注神經科那些的“木頭人”!
神經科 “木頭人” 包括木僵等,木僵分多種類型,病因涵蓋神經、精神等多方面,其病理生理與神經遞質等相關。木僵診斷需鑒別多種疾病,治療含藥物、物理等,預后有差異,未來研究聚焦多方向。
神經科學論壇 - 病理生理,僵人綜合征 - 2025-03-25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13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