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每周一次,82%患者至少減重5%!中國患者有望在今年用上新藥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劑量的瑪仕度肽治療32周時,可顯著降低中國超重/肥胖患者體重,且該減重效果可維持至治療第48周,而體重下降又帶來了心血管代謝風險相關指標的改善。
90%醫生都不知道的AI工具組合降維用法:文獻、方案、選刊全流程攻略(操作實錄)
今天本文整理張磊博士直播核心干貨,附工具實操案例及新功能預告。沒看直播的老師速來補課!讓你從選題設計、文獻管理到期刊匹配,用一套“AI組合拳”把碎片化流程擰成高效流水線。
《新生兒高氨血癥診斷與治療的專家共識》解讀
解讀重點包括氨的神經毒性、病因分類、診斷、營養管理及藥物治療,旨在增強血氨檢測意識,不能因等待病因檢查而推遲治療,以達到推動新生兒高氨血癥診斷與治療的目的。
二甲雙胍成「長壽藥」新證據?真實數據:女性活到 90 歲幾率更高!
2025 年研究對 16 萬絕經后女性跟蹤發現,60 歲以上新診斷 2 型糖尿病女性中,二甲雙胍組 90 歲前死亡風險較磺酰脲類組低 30%,其抗衰機制或與調控衰老通路相關。
頭發發黃、尿汗異味,一查才知道,是這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罕見病!
苯丙酮尿癥(PKU)是因苯丙氨酸羥化酶或輔酶缺乏的先天代謝病,分 PAH 和 BH4 缺乏兩類,表現為皮膚毛發淺、智力遲緩等,需新生兒篩查,早用低苯丙氨酸飲食等治療。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北京城區男性飲酒行為與痛風及高尿酸血癥的關聯分析
本研究旨在分析評估北京市成年男性居民飲酒行為與痛風及高尿酸血癥發病風險的關聯,為痛風及高尿酸血癥的早期預防提供依據。
Nature:揭秘“半胱氨酸斷食法”:一周暴瘦30%的科學奧秘!
《Nature》研究發現,半胱氨酸缺乏通過激活綜合應激反應(ISR)和氧化應激反應(OSR),促使 GDF15/FGF21 升高,同時輔酶 A 水平驟降,引發代謝重編程,使小鼠一周內體重下降 30%,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手術患者血糖管理最佳證據總結
本研究總結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手術患者血糖管理的最佳證據,為建立血糖管理方案提供循證依據,建議醫護人員在證據應用和轉化時充分考慮臨床情境和患者的個體差異性。
研究發現:這兩個年齡段,男性睪丸會發生斷崖式衰老,精子質量明顯下降!
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郭靖濤團隊在《Nature Aging》期刊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揭示了男性睪丸衰老的雙階段過程及其與體重指數(BMI)的關系。
研究發現,這項血糖指標在6.7~8.6 mmol/L,罹患糖尿病前期風險或超50%!
近日,發表于Diabetes Care的一項研究表明,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中1小時血糖值(1-h PG)在6.7~8.6 mmol/L,則未來罹患糖尿病前期的風險將顯著增加。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血清素分泌性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的認知與精神功能研究
11%的血清素分泌性NET患者存在認知障礙,主要表現為信息處理速度下降和詞匯流暢性受損,20%的患者存在精神障礙,但重度抑郁癥患病率較低(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