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CCN:T-ALL的基因組分類:當前現狀和未來的生物標志物
在T-ALL中很少有哪些特征能夠獨立于治療反應之外預測不良預后的風險。因此,大多數協作組不使用疾病生物學來進行T-ALL風險分層。
聊聊血液 - 腫瘤異質性,T-ALL,T淋巴細胞白血病 - 2025-07-02
風靡全球的減脂飲食竟是 “細胞衰老開關”?科學家揭開生酮飲食誘導器官衰老機制
生酮飲食(KD)可使身體切換至酮供能模式,但其會激活 p53,引發細胞衰老及炎癥反應,導致多器官損傷。不過,該衰老進程可逆,采用間歇性 KD 模式或更安全。
MedSci原創 - 細胞衰老,生酮飲食 - 2025-07-02
學術前沿|GUT:NLRP6缺失通過E-Syt1調控增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以抑制肝癌進展
本研究系統探討了NLRP6在肝癌相關巨噬細胞功能中的作用。
臨床肝膽病雜志 - 肝細胞癌,E-Syt1 - 2025-07-02
Nature:顛覆性發現:化療藥物的神經毒性,竟源于大腦自身正常的DNA“擦除”過程
《Nature》研究揭示阿糖胞苷神經毒性機制:其通過干擾 TET/TDG 介導的 DNA 去甲基化,在神經元增強子區引發雙鏈斷裂,致小腦浦肯野細胞損傷。
生物探索 - 阿糖胞苷,神經毒性 - 2025-07-02
論文解讀| 破解卡鉑耐藥性:正向遺傳學揭示HN1L/JPT2是卵巢癌逃避鉑類治療的新參與者
該研究采用基于驗證的插入突變(VBIM)技術,識別出HN1L/JPT2是卵巢癌細胞對卡鉑耐藥的新基因。
Genes and Diseases - 卵巢癌,卡鉑耐藥性 - 2025-07-01
【Cancer Sci】塞利尼索可協同CD19 CAR-T治療B細胞淋巴瘤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學者通過體外研究和體內研究,證實塞利尼索可減輕巨噬細胞的免疫抑制并改善CAR-T細胞的功能。
聊聊血液 - B細胞淋巴瘤,塞利尼索 - 2025-06-30
Cell:睡個好覺,真的能長高?揭秘大腦深處的“生長密碼”
這項研究不僅精準地繪制出了控制睡眠依賴性生長激素釋放的神經環路圖譜,還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反饋機制——生長激素本身竟然又能反過來影響我們的睡眠狀態。
生物探索 - 睡眠,生長激素 - 2025-06-30
CMI:廈門大學張凌娟研究發現銀屑病發病過程中真皮脂肪生成可預防中性粒細胞皮膚炎癥
該研究揭示了真皮白色脂肪組織(dWAT)在咪喹莫特誘導的銀屑病小鼠模型中,中性粒細胞性皮膚炎癥進展和消退中的動態免疫調節作用。
iNature - 銀屑病,真皮脂肪 - 2025-06-30
Nature Biotechnology:基因密碼的“沉默”革命:被忽視的同義突變,竟是疾病的隱形推手?
研究利用引導編輯技術篩選人類細胞近 30 萬個同義突變,發現僅 0.43% 影響細胞適應性,多因破壞 mRNA 剪接或 RNA 結構致病,開發的 DS Finder 模型可預測有害突變。
生物探索 - 同義突變,引導編輯 - 2025-06-29
Nature Genetics:終結無效化療!一張“基因地圖”精準導航,或將為患者避開治療彎路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巧妙的生物標志物,僅需一份基因組檢測,就能同時預測三種最常用化療藥物——鉑類、紫杉烷類和蒽環類藥物的耐藥性。這項發現,有望將化療從“盲目試探”的時代,帶入一個“精準導航”的新紀元。
生物探索 - 化療 - 2025-06-28
綜述|垂體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并發認知障礙及情緒異常研究進展
本文旨在系統性梳理PitNETs各分型患者精神心理異常的流行病學特征、病理機制及臨床管理進展,旨在為早期識別、精準評估和多學科干預提供參考。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 垂體神經內分泌腫瘤,精神心理異常 - 2025-06-27
【論著】|外泌體中ISG15在卵巢癌鉑類藥物耐藥中的作用及初步機制探討
本文基于蛋白質組學等技術,鑒定出卵巢癌外泌體中的關鍵蛋白分子,明確其在卵巢癌細胞耐藥性中的作用,為預測卵巢癌耐藥提供新的思路。
中國癌癥雜志 - 卵巢癌,外泌體 - 2025-06-27
帕金森病:body-first 與 brain-first之辨
帕金森病存在 “體優先” 和 “腦優先” 兩種發病假說,前者可能始于周圍自主神經系統,后者始于腦內特定核團,二者在病理特征、臨床癥狀、影像學表現等方面存在差異,或為精準治療提供方向。
神經科學論壇 - 帕金森病,腦優先 - 2025-06-27
腫瘤細菌免疫治療的研究現狀和未來方向
核藥是搭載放射性同位素的 “智能導彈”,具診療一體化優勢,RDC 成最具潛力方向,全球市場快速增長,中國加速追趕,未來 α 粒子療法等技術或重塑疾病治療范式。
小藥說藥 - 放射性藥物,核藥 - 2025-06-26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