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前用藥是"雙刃劍":阿托品的合理使用與風險規避
阿托品在臨床麻醉術前用藥中具雙重性,通過消化道穿孔案例揭示其風險,闡述作用機制、禁忌人群,提出術前評估、個體化給藥等使用策略,強調需權衡利弊制定用藥方案。
麻醉MedicalGroup - 術前用藥,阿托品 - 2025-04-30
專家論壇|張太平:胰腺癌臨床前腫瘤模型的建立與應用進展
本文闡述了用于胰腺癌臨床前腫瘤研究的各類模型的特點及應用進展,分析并探討了人源性組織異種移植、條件重編程、患者來源的類器官等模型的歷史發展、研究現狀和優缺點。
臨床肝膽病雜志 - 胰腺癌,腫瘤模型 - 2025-04-29
30 歲后男人精力暴跌?這個 “激素開關” 掌控你 80% 的健康,90% 的人都忽視了
該研究系統揭示了睪酮從胎兒期到老年期對男性健康的多維影響。
MedSci原創 - 睪酮,男性健康 - 2025-04-29
BMC Urol:中國學者揭示前列腺體積對逆行松解神經血管束且保留Retzius間隙的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的影響
無論前列腺體積如何,均可安全實施RNRS-RARP。隨著前列腺體積的增加,手術臺時間和估計失血量均趨于增加。然而,腫瘤學結局和并發癥率相似。
MedSci原創 - 前列腺體積,逆行松解神經血管束,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 - 2025-04-29
楊浩/楊璐/王威亞/劉珊團隊ACS Nano:化學親和法捕獲血漿細胞外囊泡實現前列腺癌蛋白標志物的深度鑒定與驗證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團隊針對血漿 EV 分離難題,構建 TiO?親和捕獲結合非依賴型質譜的分析體系,發現前列腺癌 EV 蛋白標志物 GDF15,經多隊列驗證,可輔助無創精準診斷,為臨床應用提供支撐。
BioMed科技 - 前列腺癌,血漿細胞外囊泡 - 2025-04-28
Cancer Cell:秦駿/梁朝朝/袁懷瑞/董樑團隊揭示雙陰性前列腺癌耐藥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KMT2C突變或缺失的腫瘤非常容易在ADT后轉變為DNPC。
iNature - 雄激素剝奪治療,雙陰性前列腺癌 - 2025-04-28
Eur Urol:大樣本量多中心研究聚焦了挽救性機器人輔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的療效
S-RARP安全可行,圍手術期并發癥發生率極低。接受S-RARP患者的功能結局劣于初始手術后的結局,且需要高超的手術技巧。因此應仔細告知患者,其功能結局不如初始手術后的結局。
MedSci原創 - 放療,雄激素剝奪療法,挽救性機器人輔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 - 2025-04-27
【協和醫學雜志】LCN2在神經系統疾病中作用機制研究進展
本文總結LCN2在上述神經系統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機制,以期為展開相關疾病的病因學研究提供線索,并為遴選治療靶點提供借鑒。1
協和醫學雜志 - LCN2,脂質運載蛋白2 - 2025-04-25
日光性角化病治療研究進展
日光性角化病是癌前病變,隨年齡增長發病率上升。現有病灶靶向治療、局部定向治療和生活方式預防三類防治方法,各療法利弊不同,治療需結合患者需求與醫師經驗,且需重視防曬與終身隨訪。
海龍話皮 - 治療,日光性角化病 - 2025-04-25
日曬傷研究進展
日曬傷是過量紫外線照射引發的皮膚急性光毒性反應,發病率較高,與皮膚癌相關。UV、光毒性反應、水合作用等為病因,發病機制涉及多過程。可通過常規和新型療法治療,也需物理、化學防護,要避免常見誤區。
海龍話皮 - 紫外線,日曬傷 - 2025-04-25
“繪”真報告 | 讀懂AR-V7表達檢測的價值與時機,讓前列腺癌治療更精準!
現分享一例近期檢出AR-V7陽性表達的前列腺癌檢測案例,系統介紹并讀懂AR-V7表達檢測的價值與時機!
蘇州繪真醫學 - 前列腺癌,AR-V7 - 2025-04-25
先兆流產合并絨毛膜下血腫患者不同妊娠結局預測模型的建立!
探討發生早產或流產等不良妊娠結局的危險因素,根據危險因素構建列線圖模型,并對模型進行檢驗,旨在為評估先兆流產合并SCH患者妊娠結局、指導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生殖醫學論壇 - 先兆流產,絨毛膜下血腫 - 2025-04-25
抑郁癥研究熱點:免疫炎癥假說的最新進展
近 10 年研究表明,抑郁癥患者炎癥生物標志物水平顯著升高,其或通過多種機制致病,還可指導治療,部分抗炎藥物輔助治療有效,但仍需研究個性化方案 。
精神醫學新觀點 - 抑郁癥,炎癥生物標志物 - 2025-04-25
【衡道丨筆記】《淋巴造血組織中易誤診為淋巴瘤的反應性病變體系化課程》第四講筆記:B細胞為主瘤樣病變(3)
Castleman病包含多種病因不同的疾病,分為單中心和多中心型,介紹各型臨床、病理特征與預后,闡述IL-6與CD及腫瘤關聯,說明IL-6抑制劑在相關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衡道病理 - 病理特征,Castleman病 - 2025-04-23
14個癌癥危險信號:早發現能救命!
我國癌癥新發多,關注癌癥信號利于早發現。信號分全身和局部癥狀,部分易誤診。發現信號不必恐慌,癥狀持續超 2 周應就醫,40 歲以上及高危人群需針對性篩查,改善生活方式可降低風險。
全科學苑 - 早期發現,癌癥信號 - 2025-04-23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