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著】|直腸癌DCE-MRI定量分析參數與微血管生成的相關性分析
本研究旨在通過深入分析直腸癌DCE-MRI定量分析參數與微血管生成的關系,進一步明確其在直腸癌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并推動該技術在臨床實踐中的普及和優化。
中國癌癥雜志 - 直腸癌,動態對比增強磁共振成像 - 2025-05-18
J Ethnopharmacol:整合生物信息學分析、網絡藥理學、分子對接和實驗驗證,探索天龍茶抗流感病毒的機制
本研究探討天龍茶(TLC)抗流感病毒的活性成分、藥理作用及機制。
MedSci原創 - T細胞受體,天龍茶,生物信息學;流感;分子對接;網絡藥理學 - 2025-05-17
蔣佳/馬昕/游正偉/金芳純《AFM》:基于“磁力驅動”+“礦化助力”策略加速骨缺損再生修復
針對骨損傷修復難題,蔣佳團隊開發 3D 打印與水凝膠復合支架,兼具力學與生物礦化信號,可促干細胞成骨分化,顯著提升骨缺損修復效率。
BioMed科技 - 骨組織工程,復合支架 - 2025-05-14
Stem Cell Res Ther:誘導多能干細胞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iMSCs)抑制M1型巨噬細胞極化并減輕牙周炎相關的牙槽骨喪失
本研究旨在探討誘導多能干細胞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在調節巨噬細胞極化和減輕牙周炎相關牙槽骨喪失方面的作用及機制。
MedSci原創 - 間充質干細胞,牙周炎,誘導多能干細胞,牙槽骨喪失,M1型巨噬細胞 - 2025-05-14
病例分享:肺外周結節楔形切除后常規病理報低分化或含高危亞型,到底要不要升級切肺葉?
本文通過病例,探討肺外周實性結節肺癌手術方式。分析指南及共識,葉建明主張早期肺癌盡量楔形切除;術后病理高危時升級手術利弊難權衡,提出基因檢測、PET 檢查、積極隨訪及中醫治療等預防復發措施。
葉建明說結節 - 肺癌,肺結節 - 2025-05-12
專家論壇|陳汝福:胰腺腫瘤神經生態學:多維視角下的現狀、機制與展望
在臨床層面,本文總結了神經浸潤在胰腺癌患者預后評估、術前評估及手術策略選擇中的關鍵價值。此外,本文歸納了胰腺癌神經浸潤相關生物標志物與潛在靶點的基礎研究進展,并指出當前模型與轉化研究的局限性。
臨床肝膽病雜志 - 神經系統,胰腺腫瘤 - 2025-05-06
【協和醫學雜志】PUMCH療法:根管治療的臨床新路徑
本文首次報道PUMCH療法成功治療具有復雜根尖區解剖結構的34牙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完整診療過程,以期為牙髓及根尖周病的治療提供借鑒。
協和醫學雜志 - 根管治療,PUMCH療法 - 2025-05-04
HYPERTENSION:重大突破 | microRNA-210介導機制揭示新生兒缺氧性肺動脈高壓關鍵病因
該研究成果為全球新生兒肺動脈高壓領域提供了重要機制突破,也為圍產期缺氧相關疾病的分子靶向治療開辟了新方向。
MedSci原創 - 新生兒,缺氧性肺動脈高壓 - 2025-05-02
【論著】腦梗死患者住院期間發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險因素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討腦梗死患者住院期間發生消化道出血的相關危險因素,為早期干預和個體化治療提供依據?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 消化道出血,腦梗死 - 2025-05-01
關注面神經麻痹的味覺障礙
面神經麻痹是常見周圍神經疾病,30%-50% 患者伴味覺障礙。本文闡述其解剖病理、臨床診斷、治療及預后,強調早期綜合治療可改善預后,未來應聚焦分子機制與個性化治療。
神經科學論壇 - 面神經麻痹,味覺障礙 - 2025-04-28
Cell子刊:上海交通大學王佳誼等發現線粒體CCN1通過脂肪酸β-氧化驅動鐵死亡
該研究發現CCN1是一種可誘導的線粒體蛋白,它能增強FAO依賴性鐵死亡,這為基于鐵死亡的癌癥治療提供了重要的見解。
iNature - 鐵死亡,CCN1 - 2025-04-27
線粒體功能障礙在弱精子癥中的作用機制及中醫藥治療研究進展!
本文系統整理了線粒體功能障礙在弱精子癥中的作用機制,并著重綜述了中藥復方通過調控線粒體功能以治療弱精子癥的相關研究進展,以期為深層次研究中醫藥防治弱精子癥提供新的視角。
生殖醫學論壇 - 線粒體功能障礙,弱精子癥 - 2025-04-26
天壇醫院研究報道這款舌下含片讓血管再通患者多活30年?
由西洛他唑和右旋龍腦組成的Y-6舌下含片,能顯著提升大血管閉塞型腦卒中患者的康復幾率,或將改寫全球卒中救治格局。
MedSci原創 - 腦卒中,西洛他唑 - 2025-04-25
Int Immunopharmacol:腸道菌群通過“腸-心軸”加劇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相關高血壓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與高血壓的關系不再僅僅是“氧氣與血壓”的邏輯鏈條,本項研究為這一聯系增添了“腸道-血管”新通道的證據。通過探索腸-心軸,科學家正揭開慢性疾病背后的“隱秘操控者”。
MedSci原創 - 高血壓,腸道菌群 - 2025-04-23
Cell:血管發育的隱秘劇本:科學家如何解碼人體"生命運輸網絡"的建造密碼?
4 月 17 日《Cell》研究利用單細胞多組學技術追蹤人類血管類器官 21 天發育,解析血管發育基因調控、信號通路,實現多種器官血管模擬,用于疾病建模,為精準醫療提供新方向。
生物探索 - 單細胞多組學,血管類器官 - 2025-04-23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