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重性抑郁障礙快感缺失的磁共振成像與神經生物學機制研究進展
本文基于MRI技術對近年不同快感缺失亞型MDD腦影像相關研究進行梳理,并探討其神經生物學機制,以期為未來的研究提供方向和參考。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 重性抑郁障礙,快感缺失 - 2025-05-19
Nat Commun:四川大學孫光曦等研究發現FH缺陷型腎細胞癌的全面分子分析可識別分子亞型和潛在的治療靶點
研究分析了FH改變模式與腫瘤異質性的關系,并建立了一個CpG位點特異性甲基化標簽,以精確識別FH缺陷的腎癌。
iNature - 腎細胞癌,FH缺陷 - 2025-05-18
【論著】|SEC14L1P1對口腔鱗狀細胞癌細胞增殖和遷移的影響
本研究探究SEC14L1P1在OSCC細胞系中的表達特征、定位情況,以及其表達水平的變化對OSCC細胞增殖、遷移和EMT的影響,從而為尋找OSCC的有效治療靶標提供新的理論基礎和研究方向。
中國癌癥雜志 - 口腔鱗狀細胞癌,SEC14L1P1 - 2025-05-17
Adv Sci:徐州醫科大學裴冬生研究發現HIC1通過促進GSDMD誘導的胃癌細胞焦亡來抑制腫瘤進展并增強CD8+T細胞浸潤
該研究揭示了胃癌中 HIC1 的顯著下調,與預后不佳相關。HIC1 的過表達促進了細胞焦亡的發生。
iNature - 胃癌,細胞焦亡 - 2025-05-17
詳解ADC:從payload、linker到抗體偶聯技術
抗體偶聯藥物(ADC)由三部分構成,本文介紹其有效載荷(如微管破壞藥、DNA 損傷藥)、連接子類型及生物偶聯技術的研究進展,展現該領域突破與發展前景。
小藥說藥 - 抗體偶聯藥物,有效載荷 - 2025-05-16
Cancer Cell | 致命兒童腦瘤治療突破:第 3 組髓母細胞瘤代謝弱點曝光,銅離子載體展現顯著抑瘤效果
本研究揭示了第3組髓母細胞瘤中一個獨特的代謝易感性,即DLAT的高表達。這一發現不僅增進了我們對髓母細胞瘤代謝重編程的理解,還為開發針對第3組髓母細胞瘤的新療法提供了重要的靶點。
MedSci原創 - 髓母細胞瘤,野生型異檸檬酸脫氫酶1,二氫硫辛酰基轉乙酰酶 - 2025-05-16
病例分享 | ERBB2/ERBB3 突變且 S100/SOX10 陽性的子宮肉瘤一例
57 歲女性因慢性腹痛發現子宮頸部腫塊,病理診斷為 ERBB2/ERBB3 突變且 S100/SOX10 陽性的罕見子宮肉瘤,需與黑色素瘤等鑒別,分子特征提示神經外胚層分化。
上海阿克曼病理 - 子宮肉瘤,S100 - 2025-05-15
【論腫道麻】細胞質核酸感應作為危重疾病的驅動因素:機制和治療進展
通過對DNA和RNA傳感器及其配體的詳細分析,揭示了核酸感應途徑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膿毒癥、創傷和缺血等疾病中的關鍵作用,并探討了相關的治療策略,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點。
古麻今醉網 - 危重癥,核酸感應 - 2025-05-15
Adv Sci:華中科技大學陳孝平等研究發現m6A介導的TMCO3通過促進膜轉位和AKT激活來促進肝細胞癌進展
本研究首次發現TMCO3在肝細胞癌中高表達且m6A甲基化水平高。通過體內外實驗明確了TMCO3的致癌作用,并驗證了ALKBH5作為m6A去甲基化酶下調TMCO3表達。
iNature - 肝細胞癌,m6A - 2025-05-15
BMC Med.:中國學者開發了一種用于檢測肝硬化各階段肝細胞癌的新型雙靶血液檢測方法
本研究開發并驗證了一種名為Qliver的MS-qPCR檢測方法。與目前廣泛使用的血液生物標志物相比,Qliver在檢測HCC方面表現出了更優異的性能,表明其在高危人群的HCC監測中具有潛在的臨床益處。
MedSci原創 - 肝細胞癌,HCC,新檢測方法,IMS-III試驗,MS-qPCR - 2025-05-15
Adv Sci:中國醫學科學院陳洪巖等研究揭示了食管鱗狀細胞癌中UMR高甲基化介導的致癌驅動基因激活的正反饋調控回路
該研究表明,基因體低甲基化區域(UMR)的高甲基化參與了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中致癌同源框基因(尤其是NKX2-5和LHX1)的激活。
iNature - 食管鱗狀細胞癌,UMR高甲基化 - 2025-05-15
特別關注|自噬在對乙酰氨基酚誘導肝損傷中的作用
本文通過綜述自噬在AILI中的作用機制,為藥物性肝損傷的預防和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參考。
臨床肝膽病雜志 - 肝損傷,乙酰氨基酚 - 2025-05-14
了解癌癥治療靶點:Mesothelin
隨著癌癥治療個性化發展,腫瘤特異性抗原間皮素備受關注。文章介紹其結構功能,闡述在癌癥及信號傳導中的作用,梳理以其為靶點的多種免疫治療藥物研發進展,展望其在腫瘤治療中的前景。
小藥說藥 - 腫瘤特異性抗原,間皮素 - 2025-05-14
Nature:不止DNA序列:染色質環化是何時、為何誕生在動物身上的?這項研究找到“遺失的環節”
研究借助 Micro-C 等技術,發現染色質環化是動物調控基因組的祖先標志,在動物起源時出現,單細胞生物中無。早期動物環化機制多樣,該發現完善了基因組三維結構演化認知。
生物探索 - 染色質環化,動物基因組 - 2025-05-13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