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V:天津醫科大學岳丹等團隊發現PDCD10調節囊泡運輸并促進透明細胞腎細胞癌的進展
該研究強調了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 10(PDCD10) 作為ccRCC中囊泡運輸調控因子的重要性,以及開發新型抗癌療法的潛在靶點。
iNature - 透明細胞腎細胞癌,囊泡運輸 - 2025-07-15
STTT:中國科學院大學范克龍探究轉鐵蛋白受體1核易位促進腫瘤進展的機制
研究證明了TfR1的核易位,并揭示了TfR1和p53在細胞核內的相互作用。
iNature - 腫瘤進展,轉鐵蛋白受體1 - 2025-07-14
【綜述】缺血性卒中后應激顆粒動態相變機制及其對神經元的影響
筆者對IS后應激顆粒的動態相變機制及其對神經元的具體影響進行了綜述,以期為揭示IS發病機制,探尋潛在治療靶點提供理論依據和新思路?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 缺血性卒中,應激顆粒動態 - 2025-07-12
問診分析:肺部囊腔灶空腔不見了,不均的壁仍在,是不是肺癌?
34 歲男性右肺空腔性病灶 6 年,現轉為實性結節,PET SUVmax 0.9。影像及隨訪顯示無惡性進展特征,傾向慢性炎癥,建議 9 個月復查,暫不手術。
葉建明說結節 - 肺癌,囊腔型肺癌 - 2025-07-12
JEV:南京大學李寬鈺證實了IBD患者和DSS誘發結腸炎小鼠的炎癥腸道病變中存在鐵沉積
該研究證實了IBD患者和DSS誘發結腸炎小鼠的炎癥腸道病變中存在鐵沉積,并伴有鐵儲存蛋白鐵蛋白的不同分布模式。
iNature - 炎癥性腸病,DSS - 2025-07-12
Adv Sci:哈爾濱醫科大學李悅/張志仁/潘振偉研究揭示了ACFs分泌的外泌體誘發房性心律失常的新機制
該研究通過用血管緊張素II處理培養的原代人ACF (hACF)和大鼠ACF,然后將分泌的外泌體移植到大鼠體內。測試動作電位時程和L型鈣電流 (ICa)。
iNature - 房性心律失常,ACFs - 2025-07-07
武漢大學張先正教授/陳巍海教授JACS:生物礦化的工程細菌外膜囊泡作為cGAS-STING通路的納米激動劑增強抗腫瘤免疫治療
武漢大學團隊研發生物礦化工程菌外膜囊泡 OMVs@MnCaP-FA,能消耗腫瘤乳酸、激活 cGAS-STING 通路,增強抗腫瘤免疫。
BioMed科技 - 腫瘤免疫治療,工程細菌外膜囊泡 - 2025-07-06
Nature Methods:解鎖細胞3D迷宮:AI新視角,看清生命最微觀的動態建筑
研究開發出基于點云和三維旋轉不變性 AI 模型的表征學習框架,可解析細胞內復雜結構 3D 形態,揭示生物學意義,在藥物篩選中能捕捉細微表型變化。
生物探索 - 細胞成像,三維旋轉不變性 - 2025-07-06
特別關注|泛素特異性蛋白酶在肝細胞癌中的作用
本文重點探討USP參與HCC的具體作用機制,并討論USP抑制劑在癌癥靶向和免疫治療中的應用,以期為HCC的診斷及治療提供新的視角和策略。
臨床肝膽病雜志 - 肝細胞癌,泛素特異性蛋白酶 - 2025-07-05
Chinese Medicine:蘆薈源細胞外囊泡樣顆粒通過ROS介導的Gasdermin依賴性焦亡實現腫瘤抑制
本研究首次系統評估了蘆薈源性植物外泌體樣納米顆粒(AV-EVLPs)在胰腺癌治療中的抗腫瘤活性及其作用機制,揭示焦亡這一炎癥性程序性細胞死亡方式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
MedSci原創 - 腫瘤,蘆薈源細胞外囊泡樣顆粒 - 2025-07-05
中風治療重大突破!IF 18.2 協和醫院發布:人參皂苷 Rg1 納米脂質體靶向中風損傷,重塑腦功能!
這種系統利用中性粒細胞膜的天然靶向能力,將人參皂苷Rg1精確遞送至腦損傷部位,從而實現治療效果。
MedSci原創 - 中風,人參皂苷Rg1 - 2025-07-05
朱凌研究員/何朝暉教授Advanced Genetics:納米平臺賦能的中樞神經系統基因治療-遞送策略與轉化前景
本綜述系統地討論了基因突變和表觀遺傳失調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中的作用,同時評估了當代基因治療策略及其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治療中的前景和局限性。
BioMed科技 - 基因療法,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 2025-07-05
病例分享:肺癌合并冠心病需支架植入,此后多久可手術?如何橋接?
肺癌患者術前常合并冠心病,本例患者先接受冠脈支架植入,1 個月后行肺癌手術,圍手術期停用口服抗凝藥,以低分子肝素橋接,手術順利,術后病理顯示浸潤性腺癌。
葉建明說結節 - 肺癌,圍手術期 - 2025-07-04
血腦屏障的組成及臨床意義
血腦屏障(BBB)由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等構成,具保護中樞神經系統等功能,其破壞與腦腫瘤等疾病相關;中樞神經系統炎癥分三類;軸突運輸包括快速順行、逆行及慢速順行運輸。
疼痛康復研究 - 血腦屏障,中樞神經系統炎癥 - 2025-06-30
Nature:癌細胞的“魔鬼交易”:從神經元“竊取”能量工廠,開啟致命遠征
《Nature》研究發現,神經元可通過隧道納米管向癌細胞轉移線粒體,增強其能量代謝、干性及抗應激能力,促進癌癥轉移,尤其在腦轉移灶中富集。該發現為阻斷癌癥轉移提供新靶點。
生物探索 - 癌癥轉移,線粒體轉移 - 2025-06-29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