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薦 | 述評:自身免疫性腦炎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本文旨在對自身免疫性腦炎現有的研究成果,從其發展的過去、現在以及將來,即從認知的局限性到精準治療的跨越,全方位的加以概述,以期為臨床醫生的診療提供幫助。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 抗體,自身免疫性腦炎 - 2025-07-30
Cell Metabolism:梅奧研究揭示飽腹感遺傳特征,CTSGRS模型助力藥物選擇
本研究系統挖掘了肥胖個體飽腹感的遺傳與生理異質性,為揭示肥胖復雜病理基礎提供理論支持。
MedSci原創 - 肥胖,飽腹感 - 2025-07-29
【專家述評】|2025年美國癌癥統計數據解讀及對中國癌癥防治工作的借鑒意義
該報告首次系統地揭示了中青年女性癌癥負擔的快速上升,并從社會經濟視角深入探討了癌癥防控在不同人群中的不平等情況,為精準防控癌癥提供參考。
中國癌癥雜志 - 癌癥,流行病學 - 2025-07-27
【產麻新譚】開發機器學習模型來預測剖宮產術后鎮痛不足和不良反應的高危因素
該研究開發了一種機器學習模型,旨在預測這些相關因素,進而優化產科手術的麻醉管理.
古麻今醉網 - 剖宮產,術后鎮痛 - 2025-07-20
3歲男孩一發燒就“休克”!父母以為免疫差,真相卻是一種罕見致命病
X 連鎖淋巴組織增生綜合征是罕見遺傳性免疫缺陷病,男性易感,EB 病毒感染后引發嚴重肝炎、貧血、淋巴瘤等,需造血干細胞移植根治。
MedSci原創 - X 連鎖淋巴組織增生綜合征,EB 病毒 - 2025-07-14
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 | 中國兒童肺移植五年大數據分析:生存率超成人,感染與供體匹配成關鍵挑戰(2019-2023)
本研究系統描述了中國成人肺移植質量管理與控制中心注冊的全國13個肺移植中心2019-2023年62例兒童肺移植患者的人群特征與臨床發展,不僅反映了中國pLTX領域的現實狀況。
MedSci原創 - 兒童肺移植 - 2025-07-08
林奇綜合征相關基因大片段重排檢測
林奇綜合征由 MMR 基因(MLH1、MSH2 等)和 EPCAM 基因胚系突變引起,約 17.4% 患者存在大片段重排變異,MLPA 和經驗證的 NGS 可用于檢測,有助 LS 診斷與遺傳風險評估。
蘇州繪真醫學 - 林奇綜合征,基因大片段重排 - 2025-07-04
專家點評 | 關注快感缺失評估,提升抑郁癥診療精度
憂郁 / 快感缺失型抑郁癥以愉快感喪失為核心,分消費性和期待性快感缺失,國內抑郁患者中占比 53.4%,女性達 81.3%。SHAPS 和 DARS 量表可輔助評估,新型抗抑郁藥治療效果更優。
精神醫學新觀點 - 抑郁癥,快感缺失 - 2025-06-24
論著|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甲基化水平與氯胺酮治療難治性抑郁障礙療效的關系
本研究基于一項針對重復氯胺酮注射治療TRD患者的臨床隊列研究,檢測并分析BDNF基因甲基化水平和表達量,探討患者治療前的基線BDNF基因甲基化水平對重復靜脈注射氯胺酮抗抑郁療效的預測作用。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 重性抑郁障礙,難治性抑郁 - 2025-06-20
哈爾濱醫科大學藺聰聰/甘春麗團隊聯合四川大學高會樂團隊《JCR》:智能肽納米組裝體協同增強鐵死亡,破解紫杉醇耐藥困局
針對三陰性乳腺癌紫杉醇耐藥難題,研究開發肽基納米組裝體 PTX@CPG,可靶向遞送藥物及光敏劑,經 MMP-2 響應釋放并產生活性氧,協同激活鐵死亡,下調 P-gp,有效克服耐藥,具良好安全性。
BioMed科技 - 鐵死亡,紫杉醇耐藥 - 2025-06-09
Science:用“人工進化”馴服基因搬運工:CASTs效率狂飆420倍,實現人類細胞高效基因插入!
傳統基因插入技術存在瓶頸,新研究利用噬菌體輔助連續進化改造CRISPR輔助轉座酶,開發出evoCAST系統,顯著提升人類細胞基因插入效率至10-30%,且精準、安全,為基因治療等領域帶來突破。
生物探索 - 基因編輯,噬菌體輔助進化 - 2025-05-19
病例分享 | ERBB2/ERBB3 突變且 S100/SOX10 陽性的子宮肉瘤一例
57 歲女性因慢性腹痛發現子宮頸部腫塊,病理診斷為 ERBB2/ERBB3 突變且 S100/SOX10 陽性的罕見子宮肉瘤,需與黑色素瘤等鑒別,分子特征提示神經外胚層分化。
上海阿克曼病理 - 子宮肉瘤,S100 - 2025-05-15
梳頭掉發別崩潰,頭發能“起死回生”?Nature子刊:MCL-1保護活化毛囊干細胞,使頭發再生成為可能!
近日,相關研究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了研究成果,探討了毛囊干細胞維持和頭發再生的秘密,發現發現了一種名為MCL-1的蛋白,或許是守護毛囊干細胞的“生存密碼”!
MedSci原創 - 脫發,毛囊干細胞 - 2025-05-15
詹啟敏院士/宋詠梅/張維敏團隊《自然·通訊》:揭示FGFR2/NF2/YAP信號依賴的壞死性凋亡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FGFR2抑制劑通過激活MST1-MLKL磷酸化及FGFR2-NF2-YAP信號軸誘導RIP3非依賴性壞死性凋亡的新機制,同時發現壞死微環境通過IL-8-PD-L1軸介導免疫逃逸。
BioMed科技 - 食管鱗癌,壞死性凋亡 - 2025-05-12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42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