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zheimer’s & Dementia:唐氏綜合征患者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診斷新希望
唐氏綜合征患者的神經元外泌體中proNGF/CD81比值隨年齡增長而升高,且在AD癥狀出現前20年已開始上升。與健康對照組相比,無癥狀和癥狀組DS患者的proNGF水平顯著更高(p<0.001)。
Molecular Psychiatry:阿爾茨海默病早期預警信號,主觀認知下降的獨特分子特征及其預測價值
A+SCD患者血漿p181水平顯著升高且增速快于A+CU,與A+MCI相似,同時NfL水平介于A+CU和A+MCI之間。基線p181可預測A+SCD的認知衰退和向MCI的轉化風險。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中國學者揭示髓鞘堿性蛋白(MBP)在衰老與阿爾茨海默病中的動態變化及其生物學意義
CSF MBP水平隨年齡呈非線性變化,51歲后下降,62歲后再次升高。AD患者的MBP水平顯著增高,與tau病理正相關,且APOE-ε4攜帶者MBP水平更高。
Molecular Psychiatry:探索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腦衰老與膠質細胞、突觸功能關聯
較高的CSF sTREM2水平與較年輕的腦年齡獨立相關,且sTREM2完全中介了腦年齡差與認知衰退的關聯。
飯后頭暈別不當回事!醫生警告:這種"隱形殺手"正盯上6成老人,嚴重可致死!
餐后低血壓在住院老年人中高發,易被忽視,可致暈厥跌倒、心腦血管事件等不良后果。介紹其診斷標準、血壓監測方法,指出 10 種藥會加重病情,給出非藥物急救措施。
【今日分享】從護理視角對《中國老年糖尿病診療指南(2024年版)》解讀與思考
闡述其對護理工作的啟示,并總結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難點問題,擬定相應對策。旨在為臨床護士實施老年糖尿病護理管理方面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World J. Emerg. Surg.:百歲老人受傷后的功能結局:一項日本全國性回顧性觀察研究
男性、非站立跌倒的受傷機制以及到達時的GCS評分與較高的院內死亡率相關。在百歲老人中,四肢/骨盆的損傷嚴重程度與受傷后的依賴性生活有關。
Alzheimer’s & Dementia:阿爾茨海默病遺傳風險評分與晚年體重指數的關聯
AD遺傳風險評分從47-54歲起與BMI下降顯著相關,60-69歲組β=?0.060,70-79歲組β=?0.209。最優模型顯示BMI分化始于50歲,支持體重下降為AD早期病理標志。
研究發現:這類水果對腦子好,不管是吃掉它還是聞一聞,都能增強記憶力!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表明,60 - 85 歲老人經 6 個月夜間特定氣味刺激,認知能力顯著改善,尤其柑橘類氣味,或可助老年人延緩認知衰退。
Alzheimer’s & Dementia:大規模模擬試驗揭示,他汀類藥物對不同社會人口學群體癡呆患病風險無顯著差異
他汀啟動與未啟動組的ADRD風險無顯著差異(全隊列HR=0.99),且年齡、性別、種族、教育、收入等社會人口學因素均未顯著修飾這一關聯(所有亞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