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免疫治療中的免疫抑制性細胞因子
腫瘤微環境中 IL-10、TGF-β、IL-4 和 IL-35 等免疫抑制細胞因子通過招募免疫抑制細胞、抑制效應免疫細胞功能等途徑促進腫瘤生長,靶向這些細胞因子或成免疫治療新方向。
小藥說藥 - 腫瘤微環境,免疫抑制細胞因子 - 2025-05-17
綜述|基于功能磁共振信號實時神經反饋技術在精神障礙中研究進展
本文探討rtfMRI-nf對精神癥狀的干預效果,評估其是否能改善精神癥狀,并進一步揭示其潛在神經機制,以期為精神障礙的精準干預提供科學依據,并推動rtfMRI-nf技術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 精神障礙,功能磁共振成像 - 2025-05-16
Science:突破性進展!揭示氯胺酮長效抗抑郁效應的關鍵“開關”
本研究通過小分子抑制劑 BCI 抑制 DUSP6 增強 ERK 活性,可使氯胺酮誘導的突觸可塑性增強并延長抗抑郁效應至 8 周,揭示 ERK 通路對維持療效的關鍵作用,為長效抗抑郁療法提供新方向。
生物探索 - 抑郁癥,氯胺酮 - 2025-05-16
讀書報告 | 膽固醇代謝物7-DHC調控鐵死亡:癌癥治療新靶點的發現
目前研究尚未明確7-DHC在不同腫瘤微環境中的動態變化規律,且其保護效應的劑量依賴性仍需深入探究。
iCombo - 癌癥治療,鐵死亡 - 2025-05-14
STTT:南昌大學辛洪波/汪玲芳/鄧柯玉研究發現髓系而非肝細胞CD38是肝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關鍵驅動因素
肝缺血再灌注損傷(HIRI)機制未明。研究發現,CD38 缺失可減輕 HIRI,髓系 CD38 缺陷能調節巨噬細胞極化、抑制細胞焦亡,或為 HIRI 治療提供新靶點。
iNature - 肝缺血再灌注損傷,CD38 - 2025-05-14
論文解讀|Hongyan Diao/Nanping Wu教授團隊總結巨噬細胞在心肌損傷修復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療的最新進展
該綜述總結了巨噬細胞在心肌損傷后的心肌細胞增殖和修復中的作用機制,探討了巨噬細胞異質性及其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的潛在應用。
Genes and Diseases - 心肌損傷,巨噬細胞 - 2025-05-13
Dev Cell:蘇州大學汪健利用組學揭示證明了神經母細胞瘤的發育可塑性!
該研究利用單細胞多組學和空間轉錄組學證明神經母細胞瘤的發育可塑性。
iNature - 神經母細胞瘤,空間轉錄組學 - 2025-05-13
最容易誤診的疼痛類型:持續性軀體形式疼痛障礙
持續性軀體形式疼痛障礙(PSPD)表現為超 6 個月疼痛且無器質性病變,常伴心理癥狀。其發病機制復雜,涉及多系統及心理因素。治療以綜合療法為主,未來需深入研究機制與優化診療。
疼痛之聲 - 發病機制,持續性軀體形式疼痛障礙 - 2025-05-12
Adv Sci:復旦大學代智/余一祎研究發現乳酸化驅動的NUPR1促進肝細胞癌中腫瘤浸潤巨噬細胞的免疫抑制
該研究探討了核蛋白1 (NUPR1) 基因在腫瘤相關巨噬細胞 (TAM) 中主要表達,該基因在介導這種抑制并影響免疫治療結果中的作用。
iNature - 肝細胞癌,核蛋白1 - 2025-05-12
為什么中國人更聰明?研究發現:這一“祖傳游戲”,真能大腦更靈活!
首都醫科大學團隊針對1.1萬名中老年人的研究發現:每周打幾次麻將或參與其他動腦活動,能讓大腦“年輕化”,甚至降低認知衰退風險。
國際科學 - 麻將 - 2025-05-12
睡滿8h才能清醒 or 睡5h就精神滿滿?最新研究:自然短睡者擁有特殊的基因突變,睡眠效率高,睡得少但記憶力不受影響
睡得多還是睡得少,并不只是意志或習慣的問題,而是被寫進了基因的“代碼”里
MedSci原創 - 睡眠,基因突變,短睡眠 - 2025-05-12
Dev Cell?| 靶向VSIG4+組織駐留巨噬細胞可增強腫瘤中T細胞的細胞毒性和免疫治療效果
該研究揭示了VSIG4+ TAMs在腫瘤免疫抑制中的關鍵作用,并提出了通過靶向VSIG4或其上游轉錄因子MEF2C來增強免疫治療效果的新策略。
MedSci原創 - 腫瘤微環境,腫瘤免疫,組織駐留巨噬細胞 - 2025-05-10
論著|基于微生物-腸-腦軸的維生素D改善孤獨癥癥狀效果評價研究
本研究基于MGBA探討維生素D改善ASD行為的臨床效果,以期為臨床尋找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 維生素D,孤獨癥譜系障礙 - 2025-05-09
研究證實:做這種運動,真能抗衰老!
《柳葉刀》綜述表明,耐力運動可通過增加腦血流、減少炎癥等多種神經保護機制,延緩大腦衰老,降低癡呆風險,對維護認知能力意義重大 。
國際科學 - 大腦衰老,耐力運動 - 2025-05-08
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500個